PKM管理误区
- 时间:2015年04月02日 15:11:13 来源:魔法猪系统重装大师官网 人气:14853
1 误把PIM当做PKM,以收集为始,整理为终
个人知识管理,又名PKM(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), 是一种个人收集,验证,存储,搜索,提取,分享知识的过程。PKM有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叫做PIM(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),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,区别如下有两点:
从对象而言,PKM面向的是知识工作者,而PIM面向非知识工作者,知识工作,即有创新需求的工作。
从过程而言,PIM只采用了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收集,存储,搜索的过程。
可以这样说,PIM只是PKM的子集。很多人使用知识管理软件很长时间,却只是停留在PIM的阶段。知识管理软件就像是一个收纳箱一样,收纳了他们收集的所有信息。而这些知识并没有像化学药剂一样产生连锁反应,所以其对收集者带来的帮助也不是特别明显了。
2 抱着宁肯错杀一千,不放过一个的心态收集整理知识
切记一个观念:不是所有知识都是正确而有效的!我们认为, 你应该自己决定应该选择什么,应该忽视什么,要做出这个决定,你就必须带着一个特定的态度来阅读–一个提出问题的态度。阅读材料的人的思维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海绵式思维,一种是淘金式思维,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,阅读者很仔细地阅读文章的每一句话,试图理解每一个问题,他会标记出关键字和关键性的句子,而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,采用淘金式思维的人会做什么呢?就像采用海绵式思维的人一样,他也带着获取新知识的意愿来阅读,这是两者唯一的相似之处。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,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或者观念。(参见《Ask the right question —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》)
收集整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,鉴定知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,所以,要有选择性的选择知识管理。不过,我们很幸运,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。学习CriticalThinking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方面的理解。
3 提取知识是终点吗?
如何您和我一样已经很正确地理解了PIM和PKM的关键区别,那么您肯定也明白了,知识如果不加以提取,他永远是别人的知识,而不是你的化学药剂,正所谓学而致用。
我们当初收集知识的目的可能很单纯:为了更快地检索到在记忆中已经模糊的知识。现在的问题是,如果你只有几千条数据,这是OK的。如果10万条?100万条呢?您还会这么自信吗?估计您会被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搞疯掉,因为即使采用关键字加标签的限制搜索返回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。而您总是不停的添加标签,分类文档,累么?
那么,就要学会提取关键性的知识,写文档总结知识,把显性知识转化为内隐知识,删除已经吸收掉的数据。
提取关键性知识并写文档总结知识点是PKM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。关于写的好处,可以参见《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》,把显性知识转化为内隐知识之后,我们可以很愉快地删除掉那些数据,或者存档起来。
4 我需要分享知识吗?
随着网络的发展,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分享,软件分享,经验分享,资源分享,这在一定程度上,为每一个社会人提供了便捷,同时,更多的人在得到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,收获了快乐。
如果不懂得分享,知识永远只是你的,如果知识不能流动,就像地上的一滩水,面积永远只有这么大。流动的知识却能被注入更多的活力,也许您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,也请不要小瞧“砖家”的威力,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个问题,吓你一大跳!
分享知识不只是分享,也完善了你的知识。
5 什么是终点?
我没有看到终点。
也许我会偶尔小小骄傲一下,我对某某问题的认知已经达到一个很不错的程度。比如以一个做程序员的经验来看,没有任何程序敢说可以达到一个完美的程度,即使Knuth(TAOCP一书的作者)号称他的排版程序没有bug,甚至用金钱来悬赏,估计也不敢说他实现了所有用户期待的功能。每一个程序总有一个可改进的空间,或是功能,或是算法,问题是,这种改进需求我们还没有一个已知的办法来衡量。
这个道理同样可以推导到PKM上来。你写的或者别人写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文字,都有值得推敲的空间。这也是为什么,往往备受瞩目的名人却也是备受批评。推敲的庞大力量可以击毁一座长城。
这只是一个提醒,不要怀疑自己,抱着对自己负责,也对别人负责的心态来做PKM,而不是陷入一个寻找终点的黑洞中。